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
提問者: 凌梵|瀏覽 112 次|提問時間: 2016-12-16
已有 1 條回答
顏悅偉
2017-01-02
最終答案
1.創(chuàng)建融洽的師生關系。教師熱愛、信琺戶粹鞠誄角達攜憚毛任學生和理解學生,學生尊重和敬仰教師,可以形成積極向上,愉快、活躍、和諧的課堂學習心理氣氛。因此在學生成長過程中應以平等的態(tài)度對待學生,以民主的方式指導和組織教學,以適應學生日益擴大的信息面、學生的獨立性和日益增強的成人感的需要。如微笑地走進教室,微笑地上課。當學生回答問題或者提出問題有困難時,老師適時地微笑可以減輕或者化解學生的心理壓力。在課堂活動中,教師要處處嚴格要求自己,以身作則,為人師表,時時用自己的良好形象和誠信感化學生,給全班學生以積極的情緒體驗,以創(chuàng)造良好的課堂學習心理氣氛。 2.建立適當合理的學習期望。教育心理學的大量研究表明,教師對學生的高期望會使學生向好的積極的方向發(fā)展,教師對學生的低期望則會妨礙學生的進步。對于學生學習的期望,不僅要關注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,還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(tài)度的形成與發(fā)展。只有當教師采取的方法合適,對學生的學習期望合理才能形成良好的課堂學習心理氣氛。因此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,要有意識地激發(fā)學生的學習興趣,贊揚學生在學習上取得的成績,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意志力。在課堂教學中特別要避免使用“你聽我說”“我告訴你”之類的命令式、灌輸式的語言,堅持用鼓勵性的、商量式的語氣說話,例如“請你繼續(xù)講”“你的分析是不是這樣”“請聽聽我的想法”“我想作一點補充”“如果這樣說是不是更全面”等。教師在教學中使用這樣的語言表述,能激發(fā)學生學習的興趣,充分地調(diào)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?! W生智力因素的開發(fā),重在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(yǎng),在教學中,要抓住各種教育契機反復滲透、耐心誘導和細心培養(yǎng)。可結(jié)合多媒體教學,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,設計“激發(fā)——探索——總結(jié)——探索”的教學結(jié)構(gòu),引導學生進行“再創(chuàng)造”的活動。教師要多嘗試進行開放的課堂教學,這樣的課不僅可以給學生以樂趣,更可以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,幫助學生認識自我,建立自信心,使學生的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。因此,在教學中要著眼于心理素質(zhì)教育來進行教學,使學生的學習和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滲透,相互促進,真正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效率和質(zhì)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