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珍雯
2015-01-07
最終答案
展示設計是一門綜合藝術設計,它的主體為商品。展示空間是伴隨著人類社會政治、經濟的階段性發(fā)展逐漸形成的。在既定的時間和空間范圍內,運用藝術設計語言,通過對空間與平面的精心創(chuàng)造,使其產生獨特的空間范圍,不僅含有解釋展品宣傳主題的意圖,并使觀眾能參與其中,達到完美溝通的目的,這樣的空間形式,我們一般稱之為展示空間。對展示空間的創(chuàng)作過程,我們稱之為展示設計。
展示設計以「展示具」為標的物的設計,更廣泛的說,是以「說明」、「展示具」、「燈光」為間接的標的物,來烘托出「展示物」這個主角的一種設計。換句話說,展示設計的標的物具有配角的性格。展示設計從范圍上可以大到博覽會場、博物館、美術館,中到商場、賣場、臨時慶典會場,小到櫥窗及展示柜臺(樣品柜),不過都以具說服力的展示為主要概念。就展示設計所處理的內容而言,主要有展示物的規(guī)劃、展示主題的發(fā)展、展示具、燈光、說明、標指示及附屬空間(如大型展示空間就該包括典藏、消毒、廁所、茶水、休息等等空間)。
從某個角度看,展示設計是新興行業(yè),以往較大規(guī)模與較固定性的展示設計即歸屬于建筑設計,較小規(guī)模的展示設計就歸屬于室內設計,較臨時性的展示設計就歸屬于美術工藝或室內設計。那麼,是什麼因素讓「從大到博覽會場」、博物館、美術館,中到商場、賣場、臨時慶典會場,小到櫥窗及展示柜臺(樣品柜)都會重新以「展示設計」這樣的行業(yè)來理解呢?這是由於第一方面,可能是前述的以「展示」為主要概念;第二方面,可能是,短時間的博覽會或工商展覽會,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興起;第三方面,可能是二次大戰(zhàn)後「賣場或商場」的大規(guī)?;c精致化、專業(yè)化等等所致。
所以,展示設計的展示內容規(guī)劃,展示主題的發(fā)展往往就定位成告知性、販賣性、慶典性、游藝娛樂性、教育性等等分位。展示設計所需要的能力有:推銷物品或理念的調查與企畫的能力、立體造形(審美、建材與構造)的能力、燈光與臨時機電設備的知識、吸引人群安排人潮動線的能力等等。
簡單的說,展示設計是一種「配合演出」的設計,展示設計在設計時要先了解「被展示的物件或概念」後,找出要表達的主題,然后將這「主題」以展示裝置加以渲染、詮釋,來完成這次設計。設計時,所設計的展示裝置本身是否精彩并不是重點,反而是這展示具、展示裝置完成後,「被展示的物件或概念」是否因此而精彩,才是重點 。
縱觀人類文明發(fā)展史, 我們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展示藝術所起到的重要作用, 展示活動一直伴隨著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而不斷發(fā)展變化著, 展示作為人類互相交流和傳遞信息的媒介, 發(fā)揮著其他藝術形式不可替代的功能。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, 計算機技術的發(fā)展、多媒體技術、網絡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的廣泛應用, 展示設計的概念和思維方式也發(fā)生了很大的變化,展示設計已經從傳統(tǒng)單一的設計形式向科技與藝術融于一體的綜合性設計轉化。因此分析和研究展示設計在信息時代的特點和發(fā)展趨勢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。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(fā)展拓展了展示設計的領域,現代展示設計從物質轉向非物質,從現實轉向虛擬,從平面轉向空間,從有限轉向無限。在知識創(chuàng)新大潮風起云涌的信息化時代,現代展示設計呈現出了新的特點和趨向,如:設計人性化、參與互動性、信息網絡化、設計多樣化以及虛擬現實化等。 一、設計人性化 在現代展示設計中人性化設計是展示設計的根本,人是作為主體來觀賞、領悟展示內容的,因而也是最重要的研究對象。本世紀以來, 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對參觀者的認知心理、環(huán)境行為做了許多研究, 其成果直接在展示設計中得到了運用。如國外的很多展示場館十分重視參觀路線和照明等觀賞環(huán)境的設計, 注意為兒童、老年人、殘疾人服務, 絕大多數考慮了無障礙設計, 有些還設有兒童游戲室等。他們不僅考慮為公眾提供陳列空間, 而且還考慮到各種為公眾服務的輔助場所。在信息時代, 融科技和藝術于一體的展示設計呈現出更人性化、更親切、更強調人在展示活動中的地位以及物質與精神上全方位的需求,要想使展示信息有效地傳遞給參觀者,使他們從中獲益,就要求設計者為參觀者創(chuàng)造一個舒適而實用的觀賞環(huán)境,要盡可能地滿足參觀者的信息需求與生理、心理需求。展示的效率是通過展示空間的氛圍營造來實現的,也就是有些人所說的“場”。這個“場”的營造要有交流和對話的環(huán)境氣氛,而不是喋喋不休的說教和填鴨式的灌輸。要具有一種親和力,使受眾在展示空間中體驗到造型、材料、實物、圖像、聲音等中介媒體都有了生命、活力、表情和情感,使展示空間有了像朋友聚會交流一樣的感人魅力。 二、參與互動性 展示的互動性設計最為符合現代信息的傳播理念,也更能調動參觀者的積極性,提高他們參展的興趣, 這就意味著參觀者并不是被動地參觀展示,而是主動地體驗展示內容,也體現了設計者對于參觀者的人文關懷,參觀者已不僅僅是旁觀者,而變成了探索世界奧秘的主人。早在20世紀60年代,世界上許多有遠見的專家就提出了“寓教于樂”的觀點,陳列室內“請勿動手”的牌子逐漸被“動手試試”所代替。展示設計打破以往那種單一的靜態(tài)展示、封閉式展示方式,變成了一種鼓勵參觀者參與,在真實的環(huán)境中去理解展品、體會展品,讓參觀者直接動手操作形成新意迭出的獨特陳列。著名的美國芝加哥科學工業(yè)博物館居然把公眾引入地下真正的煤層,讓人們親自體驗煤炭采掘的全過程。但在這些展示中, 展品始終是展示信息傳播的主體、設計的中心,其互動性是非常有限的。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,科技的進步,展示觀念的更新,圍繞著展示互動性的設計得到了真正意義上的體現。在2000年威尼斯建筑雙年展中,參展者、設計師非常重視對互動性的設計。法國展館將設計概念延伸至室外,一艘垂掛著白色紗簾的威尼斯汽船航行在展區(qū)之間,供參觀者登船參與討論,此刻展示道具已成為處在主動位置上運動中的主體。 三、信息網絡化 互聯網(internet)是近年來電子通信技術快速成長所產生的新興產物。互聯網結合多媒體技術,以開放式的架構整合各種資源,透過標準規(guī)格和簡易的軟體介面,以電子電路傳送或取得散布在全球各地的多元化資訊。作為以資訊傳達為目的的現代展示設計也迅速地采用信息技術,創(chuàng)造具有國際化、網絡化快速展示的方法,通過國際互聯網,展示信息可迅速地在世界上廣泛傳播,避免由地理位置、交通帶來的局限,促進信息在國際間的頻繁交流,達到展示的目的。在2000年上海藝術博覽會上,網絡與藝博會的“緣分”成為上海藝博會上別具風格的景觀。此次網絡與上海藝博會的“鏈接”,使人們在不同時期能夠領略到眾多的服務與視覺享受,在藝術的世界里自由“網來網去”。
四、設計手段多樣化 多媒體技術是指結合不同媒體,包括文字、圖形、數據、影像、動畫、聲音及特殊效果,通過計算機數字化及壓縮處理充分展示現實與虛擬環(huán)境的一種應用技術。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(fā)展,多媒體、超媒體技術的應用推廣,極大地改變了展示設計的技術手段。與此相適應,設計師的觀念和思維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改變,先進的技術與優(yōu)秀的設計結合起來,使得技術人性化,并真正服務于人類。它的應用,拓寬了展示內容及手段,進一步推動了現代展示設計的發(fā)展。2000年漢諾威世博會中國館的第一展區(qū)作為跨入新世紀的象征大量地采用了多媒體展示,這樣既反映了我國在多媒體和互聯網方面的廣泛應用和普及,也使參觀者通過更多的渠道,用現代的手段了解信息并增強參與感和趣味性。 五、虛擬現實化 虛擬現實展示設計,通過虛擬現實技術來創(chuàng)建和體現虛擬展示世界。展示空間延伸至電子空間,超越人類現有的空間概念,擬成為未來展示設計的方向。設計師可以不受條件的制約, 在虛擬的世界里去創(chuàng)作、去觀察、去修改。同時,計算機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、豐富的色彩,也極大地激發(fā)了設計師的創(chuàng)作靈感,使其有可能設計出更好的展示。據悉,Microsoft公司最近已投資開發(fā)虛擬藝術品展覽的應用系統(tǒng)。這樣,人們就可以通過顯示頭盔,“看”到三維立體的藝術展品,并且通過觸覺手套“撫摸”展品, 從而達到欣賞藝術品的目的。 總之,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高速發(fā)展既對展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全新的設計理念,同時也為展示設計提供了先進和多樣的手段和技術,為現代展示提供了廣闊的發(fā)展平臺。 參考文獻: [1]韓斌.展示設計學[M ].黑龍江美術出版社,1996. [2]林芳怡.訪劉育東先生談威尼斯建筑雙年展[J ].建筑師.2000(8):51-54. [3]姜群.信息時代的展示設計研究.湖南大學學報(社會科學版)